黄苗子 官方网站

http://huangmiaozi.zxart.cn/

黄苗子

黄苗子

粉丝:35344

作品总数:19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黄苗子,1913年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市,小时于香港就读,喜爱诗画文艺。八岁习书法,十二岁从名师邓尔雅先生学书。1938年以后,在广州、重庆、上海等地工作及从事文艺活动。1950年后定居北京。 黄苗子历任...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

国 画:元/平尺

匾额题字:

拍卖新高: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黄苗子:风雨一吟

 

1.jpg

黄苗子

 

2.jpg

黄苗子和夫人郁风在家中

 

他与夫人郁风,一个书,一个画。他书中有她画配,她画中有他书和,成为中国文化界一对耀眼的双子星座。他还是一位爱的老艺术家,自称是艺术的小票友,年已九旬还很爱上网。他就是著名的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书法家黄苗子。

 

笑对苦难

 

黄苗子1913年生于广东省中山市一个书香世家,曾用名黄祖耀,小名叫猫仔,去掉偏旁就成了苗子,他的字画上常盖一方肖形印,就是一只虎头虎脑的猫仔。几乎每一个见到他的人都会被他的笑所感染,他因笑而著名,笑如同一面镜子,照亮了他的一生。他笑对一切,哪怕在那些最苦难的岁月里。

 

黄苗子少时就读于香港中华中学。在香港时就向报刊投稿所创作的漫画作品。受家庭影响,喜爱诗画文艺,八岁习书法,十二岁从名师邓尔雅先生学书。1932年,在一二·抗战烽火激励下,初中还没读完的黄苗子抱着一腔抗日的热情辗转来到上海,刚来时因为没饭吃,只能拉黄包车混口饭吃。跟他一起拉黄包车的还有华君武。那时,他在笑。

 

1957年,黄苗子因二流堂被划为右派,1958年被发配到北大荒去伐木。无论在什么状态下,黄苗子那颗热爱生活的心都没有变,他总是笑着面对强加给他的苦难,在发配北大荒时,他居然在居住的马架子前开辟了一个小花园,把挖来的野花全都培植起来,并用树根木段做了桌椅,大家能坐在这个小花园里呼吸春天的气息。可是这一切都被视为小资产阶级情调,花园被捣毁,黄苗子受到批斗。但他在给妻子的信中还打趣地写道:扛木头我不怕,我个儿矮,重量压下来先由高个子扛着。

 

黄苗子笑对苦难,以乐观的心态度过特殊的岁月,以豁达的胸襟包容命运的无常。他曾说,丢掉所有的不快乐就是快乐,快乐就在我们身边,没有那么遥远。

 

钻石婚姻传佳话

 

郁风对黄苗子的第一印象同样是因为他爱笑,她这样描述他给她的印象,反正他的形象又矮又调皮,挺突出的。不过,不同的是,这个人一笑就对她笑了七十余载。

 

黄苗子和郁风,一个书,一个画,是中国文化界一对耀眼的双子星座。黄苗子与郁风除了以书画、散文知名,更是文坛少有的才子佳人。他们是闻名艺坛的神仙眷侣”,与钱钟书和杨绛、吴作人和萧淑芳、张伯驹和潘素等文艺界名人夫妻并称。他们相濡以沫、携手到白头的爱情令许多人艳羡不已。

 

1932年,19岁的黄苗子因为热爱漫画,从香港离家出走来到上海追求救国之路与漫画艺术。因而结识了当时上海漫画界的领军人物叶浅予,并成为文化圈内非常活跃的一分子。第二年,郁风来到上海并由郁达夫领着进入圈子从而认识了黄苗子,那年她17岁。然而,他们结为夫妻却是十多年后的事情了。

 

黄苗子的父亲黄冷观是同盟会元老,与一些国民党高官有交谊,而郁风的父亲郁华、三叔郁达夫都曾留学日本,郁华为著名法官,曾营救田汉、阳翰笙、廖承志等人,1939年,遭日伪特务暗杀于上海寓所门前。而1945年郁达夫遭日本宪兵杀害于印尼。这样的两个人却相爱了。

 

当黄苗子向郁风求婚时,以革命者自居的郁风觉得难以抉择。为黄苗子担任说客的是共产党人夏衍,夏衍专程到盘溪徐悲鸿的美术学院找到了郁风,成全了黄苗子、郁风这对佳偶。19445月,他们在郭沫若的家里举行订婚仪式。当年11月,不同政党的要员在重庆一同参加他们的婚礼,书法大家沈尹默做证婚人,柳亚子和郭沫若合诗:跃冶祥金飞郁凤,舞阶干羽格黄苗。芦笙今日调新调,连理枝头瓜瓞标。他们结婚的时候,叶浅予想办法,拿两块砖头垫在黄苗子脚底下,他站得比郁风高一点才拍结婚照。

 

1944年,婚后的黄苗子在重庆定居。在黄公馆不远处,有一个更为方便的文化人住所,名为碧庐,这是电影界著名报刊编辑唐瑜自费建造的房子,用来接纳文艺界的穷朋友。常常在这里的有夏衍、丁聪、吴祖光、叶浅予、金山、冯亦代、盛家伦、黄苗子和郁风夫妇。大家性情相投,自由自在地欢聚一堂。从延安来的秧歌剧《兄妹开荒》中有个陕北名词二流子,这些文化人便互相用二流子调侃。有一次,郭沫若来碧庐聊天,兴致勃勃地要题匾二流堂,一时没找到宣纸和毛笔,但二流堂的名号从此就叫开了。1949年后的北京栖凤楼,住着黄苗子和郁风、吴祖光和新凤霞、盛家伦、戴浩,盛家伦称这里是北京二流堂。齐白石、老舍、梅兰芳、洪深等名人高士往来不绝,连上海、广州、香港各处来人,也都往这儿跑。但这个二流堂却在特殊的时代,让黄苗子和郁风受尽磨难。昔日的苦难毕竟已经过去,黄苗子不无欣慰地说:我俩长期的共同生活中,贯串着一根永恒的生命线——那就是对艺术的共同信仰。

 

2007415日,郁风去世。面对心爱之人的离去,黄苗子所写的文字却有着一种异样的平静,他的悲痛在这些平淡文字下面翻腾:“2007415日凌晨零点48分,郁风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记住她的风度、爱心、艺术……”,这是黄苗子携子女所作的郁风辞世说明。

 

艺术的小票友

 

黄苗子一生不断创新,在很多领域都取得成就。三联书店出版的《画坛师友录》这样介绍黄苗子:黄苗子是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著名书法家。他还写过很多诗,先后出过两本诗集,一本是《牛油集》,还和翻译家杨宪谊、散文家邵燕祥几个人合出了一本《三人诗集》。有如此广泛的成就,黄苗子对自己的评价却是:我只能说我不是一个英雄,我也不是任何方面的专家,我只是一个艺术门边上的小票友。

 

对自己是艺术门边上的小票友这样的说法,黄苗子有过这样的解释:我从小就是个没正经的人,对绘画艺术偏爱漫画,30多岁才从漫画圈中下岗;书法呢,一开头就喜欢上怪怪的郑板桥体;连做诗都喜欢做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那一类打油诗。可以说,对于诗书画,我都倾向歪门邪道那一路,即庄子所说,是见笑于大方之家的。

 

黄苗子一生涉猎广泛,对书法、水墨、漫画、艺术理论以及诗歌、散文均有精深的研究和创作,使他成为艺术界少有的全才。纵观他的艺术生涯,他在艺术方面的最大成就当首推书法。黄苗子自12岁师从书法家邓尔雅学书,到如今书法艺术伴随他已有80余年。他的书法独具风格,自成一家。著名学者熊秉明教授曾给黄苗子的书法以极高评价:在当代中国书法界,黄苗子的书法是最接近抽象线条的几何结构。他的风格可与西方抽象画家的风格媲美。

 

现代人知道黄苗子,也多因他的书法卓绝。其实,黄苗子在15岁左右,就开始为香港的报纸画漫画,当时的《骨子》报还为他开设漫画连载专栏。黄苗子说,他真正领会书法是从漫画开始的。他说:我画漫画,看起来与写字毫无关系,其实不然。漫画主张夸张、幽默,追求情趣,可以融书画于一炉。我从漫画里面领会到字的妙处,也领会到字应该怎样写。

 

晚年受妻子郁风影响,黄苗子开始画水墨画。他笔下的水墨画,颇有八大山人的风格,寥寥几笔,意境全现。上世纪90年代,黄苗子在澳大利亚居住,并畅游欧美、非洲各国,接触到文艺复兴时期到西方后现代的绘画,这给他的书画带来新的影响。

 

正是在继承中力求创新,黄苗子的书法于是有了再一次的突破,既传统又现代。他把中国古代象形文字,图腾符号等和绘画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崭新的现代风格。黄苗子的书既是画,画又是书,每幅画上都有很多题字,形式多样,风格各异。

 

黄苗子更乐意别人叫他苗子。他说,苗子二字听起来温暖又亲切,就像冬日里的一簇火苗。生性幽默开朗的老人一生交友无数,家里既是起居、创作的地方,又是交际聚会的沙龙。叶浅予、沈从文、启功等一批老朋友去了,一拨新朋友又接踵而来,他的寓所终年其乐融融。

 

八旬老人爱上网

 

说起上网,黄苗子也算是互联网时代的元老之一了。那还是上个世纪的1997年,因为一些日常工作的事情需要传真,但传真慢且不清楚。于是,二儿子大威就建议他用E-mail上传文件。这是黄苗子第一次触网,那时他们住在澳大利亚。那一年,他84岁。

 

但真正跟网络结缘,真正的老师还是黄苗子的孙子。那已经是一年之后的1998年了,黄苗子开始试着在网上写些东西,在网上冲冲浪。因为没学过汉语拼音,平日里上网都是用手写板完成的。他曾自豪地说:用电脑方便,一篇稿子整整齐齐的多好,你涂得乱七八糟人家没法看。

 

黄苗子在香港和澳大利亚都长住过,当时三个孩子两个也都在国外,但他却在近90岁时又回到北京。在他北京寓所的安晚书房里,电脑占据了其中很大一角。他喜欢新鲜的东西,在黄苗子身上,艺术总是以不同形式伴随着他的人生行程,但不管形式如何变,艺术却始终是他生命的轴心。他说:生活虽然很重要,但是没有什么比艺术的爱好更重要的,爱情也不例外。正是因为将艺术看作生命,他才能在兴趣广泛的同时,在艺术领域取得了大成就。

 

能上网,熟悉网络是黄苗子感到自豪的事情,他时刻保持着一颗童心,也表明他对世界还存在着许多的好奇,而网络联通了一切。

 

96岁首办个展

 

96岁的黄苗子要首次办个展。2008913日至25日,风雨一吟——黄苗子艺术展798艺术区·桥艺术空间举行。周巍峙、黄宗江、韩美林、梁任生、林达等都来看这场好玩的艺术展,很多年轻人也慕名而来。

 

为什么一直不肯办个展?熟悉黄苗子的朋友说,黄苗子夫人郁风在世的时候,也希望他办个展,但他认为一定要有新东西才办个展,要办就办有意思的、好玩的展览。

 

提起风雨一吟这个命名的来由,黄苗子的儿子黄大刚透露,黄苗子一生风风雨雨,原本想叫风雨之歌,正好家中的一幅汉代龙纹拓片上面有苗子的老友、著名书画家张正宇先生题写的风雨一吟,于是就叫风雨一吟

 

黄苗子96岁带来了有意思的展览,尽管展览作品并不是很多,总共42件。此次展出的多数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两三年以来的作品,一部分是黄苗子自己收藏的,一部分是从嘉德拍卖行借的,有的还是从拍主那里借回的。展览不仅展出历年创作的精品,多幅作品还是第一次亮相。

 

耄耋之年才亮出自认为有意思的好玩的作品,但这次展览其实也是缘于老朋友吴冠中的一句激将语:我看你有没有新东西拿出来?结果,老人家天天翻书,研究金文。黄苗子的儿子黄大刚说:父亲的字不是特别张扬,但特别有劲。他住院前,曾为母亲一部文集题字,但写错了一个字。后来我写了100字,由他来挑,最后父亲挑了一个补上去。别人看后还是说,这个字跟前面的字不一样,没劲儿。黄大刚说,他父亲的绘画也是如此,看似柔美,其实内在刚硬。这跟他的为人一样,表面看是好好先生,其实在原则问题上从不让步,非常刚强。

 

妙立遗嘱显豁达

 

乐观豁达的他对生死看得尤为淡,他曾在七八十岁的时候先后3次为自己写下遗嘱,称趁我们现在还活着,约好一天,会作挽联的带副挽联,画一幅漫画也好,不会作挽联的带个花圈,写句纪念的话,趁我们都能亲眼看到的时候,大家拿出来欣赏一番。这比人死了才开追悼会,哗啦哗啦掉眼泪更具有意义。

 

黄苗子反对搞遗体告别仪式,他曾说:我和所有人一样,是光着身子进入人世的,我应当合理地光着身子离开(从文明礼貌考虑,也顶多给我尸体的局部盖上一小块旧布就够了)。不能在我死时买一套新衣服穿上或把我生前最豪华的出国服装打扮起来再送进火葬场,我不容许这种身后的矫饰和浪费。

 

他还幽默地讲,由于活着时曾被住房问题困扰过,所以他曾专门去了解关于人死后住房”——即骨灰盒的问题,才知道骨灰盒分30元、60元、75……按你生前的等级办事,为此,他吩咐家属:预备一个放过酵母片或别的东西的空玻璃瓶,作为他临时的行宫。这并不是舍不得出钱,只是因为作为一个普通的脑力劳动者,他应当把自己列于等外较好。

 

乐观豁达的黄苗子给书房取名为晚安书屋,书房门口挂着他的打油诗春蚓爬成字,秋油打入诗。像大多数老人一样,他也常常喜欢站在岁月的岸边回首打量自己。因为悔恨年少时没有好好用功,老人更加珍惜现在的每一天,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中午小憩片刻后继续工作到午夜。画画、练书法、写文章、整理书稿,一天又一天周而复始。以前是时光撵我,现在是我挥汗逐日。九旬的黄苗子如是说。

 

叶浅予

 

叶浅予(1907—1995),原名叶纶绮,笔名初萌、性天等。浙江桐庐人。中国现代漫画的先驱,现代中国画大家。

 

18岁赴上海;1928年参与创办《上海漫画》、主编《时代画报》等刊物,开始漫画创作。1948年,他创作了旅美漫画组画《天堂记》,开创了中国现代漫画史的新篇。自上世纪40年代转而从事中国画创作,1954年起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逐步创立了以白描为造型基础,临摹、写生、创作三结合,传统、生活、创造三位一体的现代中国画教学体系。

 

张乐平

 

张乐平(1910—1992),浙江海盐人,中国当代最杰出的漫画家之一,被誉为三毛之父

 

1946年,《三毛从军记》在上海《申报》发表,引起轰动。第二年,另一部传世之作《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连载,激起社会强烈反响。这一时期,张乐平的漫画作品大胆地反映了深刻的社会矛盾。1950年,张乐平担任上海美术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以后长期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

 

黄苗子一生涉猎广泛,对书法、水墨、漫画、艺术理论以及诗歌、散文均有精深的研究和创作,使他成为艺术界少有的全才。纵观他的艺术生涯,他在艺术方面的最大成就当首推书法。

 

黄苗子大事年表

 

1913年:930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

 

1926年:就读于父亲创办香港中华中学。

 

1933年:以黄苗子为笔名为《时代》投稿,后加入《良友》作编辑。

 

1934年:开始发表《八大山人》、《郑板桥》等文章,逐渐在美术史研究方面崭露头角。

 

1944年:与郁风在重庆嘉陵宾馆举办婚礼。

 

1949年:黄苗子夫妇在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并在北京定居。

 

1950年:分配至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担任秘书厅秘书。

 

1968年:二流堂遭到重新审查,黄苗子开始长达7年的监狱生活。

 

1975年:从秦城监狱释放。继续从事美术史研究和诗、文、书法、绘画的创作。

 

1988年:黄苗子、郁风书画展在香港中环中心画廊举行。

 

1992年:担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格里非斯大学客座教授、名誉教授。

 

1998年:将自己珍藏的千本古线装书捐给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2004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其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称号。

 

2006年:417日,夫人郁风在北京去世。

 

2008年:举办风雨一吟——黄苗子艺术展,这是黄苗子先生的第一个艺术个展。